宠物狗

发明大王新思路让太湖蓝藻变废为宝

“早在几年前,我就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江河水污染的重大发明,如果采用这些科技发明治理太湖,不会出现这些令人心痛的损失”。十几年坚持搞发明,申报和拥有百多项发明专利、我国发明专利最多的“发明大王”、高级工程师徐宝安近日告诉《市场报》记者,他申请的122项发明专利、114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环保、节能、节水、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开发太阳能等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他的治理污水的系列创新发明,具有技术新、投入小、效益大、易推广等优势。

徐宝安与他发明的“潜浮的湿地”

潜浮的湿地将形成太湖生态圈

徐宝安的发明思路是从治理湖泊水体发臭起步的。长期的治污实践使老徐“闪”出了这样一种思路,既然污水流入河湖不可避免,那么就没有必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堵截污染物上,不妨换个角度,对含有污染物的河湖水域进行直接净化。

湿地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可以有效地消化、清除水中的富营养成分。徐宝安配合煤炭粉末过滤污水装置,发明了一种潜浮在水中的生长着植物的潜浮湿地装置,这种潜浮装置可以按照水体的不同,任意组合,并随水位波动,始终潜浮于水面下的一定深度中。这种“潜浮的湿地”,可以在水中移动,哪里水质不好,人们就可以把这种湿地“拖”到哪里去。徐宝安说,建造潜浮的人工湿地,其实是仿制了天然湿地的功能,依靠生物吸收、自然氧化、沉淀和过滤的方法,营造出类似天然湿地的“生态自洁水域”。

《市场报》记者在山东淄博看到徐宝安创造的水上潜浮的“人工湿地”小实验区,在0.6平方米的潜浮的水体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丛,湿地过滤装置下是一群群穿梭游动的鱼群,水藻及污染物被过滤、吸收,水质不断地被净化……

我国水污染是含有大量的人畜粪便、农田化肥、农业面源污水和COD污染物的富营养物质所造成的,如果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方式进行脱氮、脱磷,其成本和运行费用不菲,产生的污泥量惊人,而且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处理难度是巨大的。那么,通过人工潜浮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则相当于吸收了水田中的肥料,在潜浮湿地水田上种植的水稻、藕及任何水生经济作物,在茁壮成长时便使水得到净化,并可形成生态圈,使鱼、、虾、蟹、螺蛳、河蚌、青蛙等大量繁殖,从而使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水产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可谓一举多得。

这是一笔值得用心的经济账:以潜浮湿地300元/平方米计算,太湖2300平方公里,其中1800平方公里改造成潜浮湿地的造价为5400亿元,1平方公里水田年综合效益按1000万计算,则30年便可收回成本,而潜浮湿地的寿命可长达百年,收益也可以滚动发展,其综合效益巨大,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食藻鱼

为什么会翻塘死亡?

发明家徐宝安自主创新发明的炭煤过滤吸附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潜浮湿地系统、太阳能结合风能曝气循环系统3大专利技术,给我国水污染治理拓展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炭煤过滤污水处理装置是将煤炭、焦炭、树枝秸秆经干馏、碳化后产生的炭材料等作为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截流水中的悬浮物、COD等污染成份,等于截留了水中的生物质能,然后对饱和失效的煤炭、焦炭、秸秆炭或木炭进行脱水处理后送锅炉燃烧,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生物质能,提高煤炭、焦炭、秸秆炭或木炭的发热值,而且可以通过对吸附了污染物的煤炭燃烧氧化,将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氧化物……

曝气循环装置是将使水体大面积循环起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