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

一蛋定乾坤

鸽舍的前途维系在幼鸽的品质,在有限空间与资源之下,淘汰庸庸碌碌者是十分重要的事。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归纳出一些原则,与读者分享如何在鸽蛋和幼鸽刚出壳的时期,看出优劣端倪。 一个鸽舍的未来是否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轮”作出幼鸽的质量。然而在造物主(神奇的大自然)的“意思”和“安排”(孟德尔遗传分离法则)下,作出的幼鸽往往不能皆尽人意,子代群质量多呈橄榄状分布——最好的、最坏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皆乃碌碌无为之辈。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大多数鸽友仍为业余选手;可以为爱鸽付出的时间多半有限,加上居住空间的限制,准确地讲应该是无力养好更多数量的鸽子。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一贯认为,在挑选幼鸽上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狠下心来淘汰大多数一般的和少数差的,把有限的精力、物力留给极少部分“精英”。话说回来,以我们鸽友目前对赛鸽仅是浅表了解的现状(很多“大师”不承认这一点),淘汰的过程中无疑要出现很多“冤假错案”,但换一个角度再想,总比所有的鸽子都养不好要强吧!?就此笔者谈一点小经验与读者交流,一家言,一孔之见,对与错大家不要介意! 笔者虽然不是唯血统论者,但是自始至终坚信:一只鸽子最终能飞多大的距程、有多快的飞速,不能说同后天的饲养、训练没有关系(增、减色彩而已),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而这个内因是从父母鸽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瞬间就已锁定,且为终生不能改变的。所以说,挑选应该从一枚受精卵开始,独蛋、蛋不大、不光(砂亮)、色彩晦暗、气室偏大者均应淘汰。形成独头蛋的情况,一般发生在炎热夏季,雌鸽在自身生理时钟指导下,知道需要损耗大量体能的换羽期很快来临,成为生产的不易期,但遇到“劲儿足”的雄鸽,“感情好还能不应付一下”?再就是由于夹蛋训、赛,或突发疾病导致的紧迫,也容易出现独蛋,所以说独头蛋应淘汰,而并非我们主观意识很强的前辈们倡导的“独头蛋,金不换”。 蛋够不够大是相对而言,不能在不同品系间作横向的简单机械比较,而是应该同本品系的一般生殖规律相比较,略大者,说明营养充足,必须做重点保留;一般者,属于正常发挥,仅算可以;偏大、偏小者皆应淘汰。 导致砂壳蛋的原因:一是死棚种鸽活动量少、接受阳光照射不足,体内无法转化、生成足够的维生素D,从而影响磷、钙这一类微量元素的吸收;更多的可能是雌鸽生殖腔内真(霉)菌感染,必须先行消炎,否则会经蛋垂直传染,后患无穷。 蛋的色彩应白中透红。晦暗者说明配对前,雌鸽疾病缠身或营养匮乏,不可保留。气室偏大者,说明孵化期内可供胚胎生长发育吸取的营养液欠缺,应淘汰。 夏季17日、冬季18日幼鸽破壳而出。春、秋季节介于两者间,稍微提前、推后亦属于正常情况。凡延期破壳超过2日者(笔者陋闻,从未见过有提前超2日者),说明孵化的这程中,曾出现短暂的发育停滞,多半是受冻一类原因,不能保留。不能自行脱壳者,反映是某几种维生素欠缺,用土话儿说叫“元气儿”不足,横竖不要。 脱壳而出后,蛋壳断裂处不似“一刀劈”者,说明孵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后期蛋周围的湿度过低, (影响孵化的两大外部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所以用来孵化鸡、鸭、鹅一类的电温箱除了能加温外,都有加湿功能),造成破壳时幼鸽无法规律地转动身体,用破壳齿击破蛋壳,“难产儿”应淘汰。较大的一半蛋壳内壁血丝或蛋白积垢过多者,应淘汰。破壳当日,鸽体、绒毛不鲜活水嫩,涂了油似的,不能要。 破壳第二天,翻看肚脐处,脐带外露,不能要;脐带虽收得很利索,但不干爽的不能要;将其置于一平底容器内,头部歪向一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