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短鲷饲养
第一眼看到这来自于南美的短鲷时,很难想象这体长不到十cm的小鱼,色彩及线条竟是如此完美。当她们悠游穿梭于水草与沉木间时,所散发出来自热带丛林的野性美 ...。南美短鲷,主要是以亚马逊河中所产之种类为主流。一提起南美短鲷,很自然会联想到 Apistogramma属(A属)的种类,因为目前短鲷的种类中,Apistogramma属 就占了绝大部份,所以我们会以 A属 做为南美短鲷的代表。1.概述通常我们在水族馆里看到的短鲷绝大部分是属于 A属(Apistogramma属 的短鲷,例如 凤尾短鲷(A﹒cacatuoides)和 酋长短鲷(A﹒bitaeniate),但因为短鲷只是对于小型慈鲷的称呼,所以除了 A属 之外,还有 M属(Microgeophagus 属)的荷兰凤凰(郁金香,Microgeophagus amirezi)以及原产于河域的 Biotoecus 属 绿宝石短鲷(Biotoecus Opercularis)...等,由于地理分布上同属南美的淡水系,所以泛称为南美短鲷。比起西非河产的短鲷种类,这群来自南美的小精灵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并且种类及外观上都有许多特色,再加上体型娇小,适合搭配于水草缸中,所以一直到今天仍广受欢迎。收集饲养各种南美短鲷的种类,也是在饲养及繁殖以外的另一种趣味,可能因为地理上隔离所造成,南美短鲷在慈鲷中出现明显的地区品种,所以常会对于有些鱼种在分类上出现模糊、争议。也因为产地的不同,鱼只的欣赏价值也有所差异。以凤尾短鲷为例,大致可分为野生种及人工培育个体。野生种是直接从野外环境中捕捉来的鱼只个体,最多也只经过一段人为的空腹、蓄养时间而已,但并不见得是采集自同一水域中,所以在形态上就会有些许的差异。而人工培育的个体多半为 第一(F1)或 第二(F2)子代。虽然在品种的稳定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往往因不同经营策的略饲养者,而繁殖出的子代在体形及色泽度上产生许多差异,例如以品质为第一考虑的德国培育品种,在色泽的饱和度上可见其功力,价格也较高;而向来以量取胜的东南亚培育种,虽然较便宜,但是色彩上则显得略逊一筹了。2.水质如何在人造环境中去饲养她们呢? 想养好南美短鲷,必须使其健康地成长,直到成熟鱼只繁殖下一代的地步,才算完全成功。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短鲷有此出色的表现咧? “ 良好而稳定的水质 ”是不二法门。正如人类一样,只有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好的健康表现,而短鲷亦如此!由于原始生态环境的关系,短鲷对于环境的要求大同小异。首先是弱酸性的软水,这可以使用增酸剂或是黑水,但是这些价格较贵,建议你使用固体的草泥丸。由于草泥丸有些碎屑杂质混杂其中,所以使用时以细网袋或包住,再投入鱼缸中。一般将水调到 pH 值 6.4~6.8 即可,也不必刻意强求,但所有工作应在鱼只尚未入缸前准备妥当。而在使用增酸剂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注入鱼缸中,因为会对鱼只产生过大的刺激。由于南美丛林处于热带地区,所以气温方面几乎都偏高,所幸有雨季的调整及植被的保护,以致气温并不如想象中的酷热,而的环境却是带气候,冬天有时气温在 10度C 以下,短鲷对于这种温度改变的适应能力并不好,因此在冬季时必须将水加温。一般说来,鱼缸的水温必须恒定,以免鱼只产生无法适应的现象。温度的维持约在 27 正负 1 度C 之间;至于水质控制在操作上轻松许多,比照其他一般的热带鱼管理方式,定期去除缸壁上的藻类、定期清理缸中的污物及换水即可。可以的话,水质硬度最好在 8°dGH 以下尤佳。3.造景体长不及数寸的南美短鲷个体,要如何在亚马逊流域那样充满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存活,并且繁殖下一代?再加上短鲷的游泳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她们自有一套适应生活的方式。这原本是为了躲避敌害之行为,却进而演变成特殊的生活习性,成了我们造景上的指针。她们在活动上是非常谨慎小心的,虽说对光线不很排斥,但在摄食或游动上仍会感觉躲躲藏藏的,所以为了让短鲷们能像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表现得一样自在,就要鱼缸中栽植茂密的水草。利用茎长不同的水草来营造缸中景深的效果,如此也便于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但如果像是 C属(Crenicara属)的短鲷,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