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信鸽的训赛
本人儿时就痴迷鸽子。从小在家就给别人跑腿放鸽,总希望长大后能有自己的鸽子,但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实现多年的宿愿,直到1973年才开始了我的养鸽生涯。由于当时有关信鸽的书籍很少,对养鸽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是养些当地的土鸽和观赏鸽自娱自乐。谈不上放飞。我记得有一次,带着四十余羽鸽子到兴教寺去放,不足20公里只回来五只。1986年后,我在单位分到了两室半的家属楼,才在自己五楼的晒台上搭建了一个两平方米的鸽棚,重新开始正规饲养信鸽,参加市里竞赛活动。由于引进鸽血统不明,加之一些天落鸟,虽然喂养条件可以,但放飞始终不理想。300公里还可以,500公里放飞所剩无几。后来我订阅了《翱翔》杂志,从中懂得了不少知识,尤其是知道了赛鸽全凭一滴血,没有好的血统很难有好的赛绩。同时在杂志上看到了一些养鸽前辈名家的事迹介绍。于1989年底,我和朋友谢鸿邱在江阴市养鸽前辈徐千老先生处,引进了五羽种鸽,后于1995年又在徐处引进六羽幼鸽,才有了以后500公里的大批归巢。有了好的种鸽,但没有科学的训放方法赛训,造成归巢成绩时好时坏,不够稳定,把很多未成熟的赛鸽送上远程,造成了不必要损失和浪费。后在《翱翔》杂志上看了高俊华老师的再话训练和一文,受益匪浅。文中谈到信鸽竞翔一般应按近、中远程循序进行。要注意赛鸽的年龄与它们放飞距离之间的结合,即一岁之内鸽放到500公里为止(情况不正常时放到二三百公里也可以)。一岁半左右的赛鸽,放到600-800公里后应告一段落,不宜急于放千公里。两岁以上的赛鸽,可以参加千公里左右的竞翔。这里我谈一点学习高老师经验的一点体会。实施训练法的基础,是坚持经常性的四周训放和每天定时二、三次的开棚训飞。由于自己结合实际,根据自身的饲养水平和养鸽条件,总结以往在这方面的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之前,本人有很多沉痛的教训,丢失了不少很好的赛鸽。1991年本人一对四月龄的幼鸽赠西宁,一个月后逃笼双双飞归。第二年春一只雌鸽参加市鸽会的500公里榆次大赛得第12名,当时鸽龄仅十个月。半月后盲目送上千公里比赛,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丧失了一只非常有潜智的好鸽子。1994年秋赛,我的一只7月龄的雌鸽,500公里放飞获市鸽会爱心杯6名,接着又送上700公里赛程又是黄鹤东去,永不复返。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习高老师文章后,本人坚持每周日(雨天除外)骑自行车四周50公里内的训放。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训练了赛鸽。同时坚持每天(不论刮风下雨照旧)早6时左右和下午5时左右的开棚训飞,每次一小时左右,直到全部落房为止,使赛鸽素质明显提高。现在坚持1岁内幼鸽当年放到500公里停止,来年再放,绝不盲目追高。由于自己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本人近两年的放飞归巢显著提高,500公里均在80%以上,700公里也在70%以上,两年千公里放三羽全部归巢。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只有坚持科学训养,才能充分发挥信鸽的潜能。如何在搞好训练的基础上,发挥信鸽所具有的潜能,这就需要发挥人的智慧。我在部队和转业到地方工作,长期坚持运用四个第一做好本职工作,受益多多,同事相处,关系亲密无间。部队的四个第一是指人的因素第一、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和活的思想第一。高俊华老师把四个第一演化为信鸽竞翔中的,有他的独到之处和高深哲理。文中讲到的,就是坚持人的因素第一,坚持人的正确思想第一,坚持竞翔素质第一,坚持活的情况第一。坚持人的因素第一,还必须根据信鸽的生理周期和生理需要。采取人为的措施,激发它的归巢速度。如我的1997年首届西安市未央湖杯三关赛8名雌鸽,700公里上笼前夜小雏出壳,放飞当天归巢。使我棚中第一次有了700公里当天归巢鸽。坚持人的因素第一,不只是养鸽人的作用,同时还有鸽会放飞人员的间或辛勤劳作。如西安市1999年春季放飞,由于管理周到,放飞适时,创造了西安市鸽会成立以来,两年春赛的最好成绩。700公里当天归巢170余羽。1000公里第二天归巢近百羽(当天西安及附近地区为中雨)。支持人的正确思想第一,归根到底,就是要求人的主观愿望要符合客观规律,有的人在放飞前给赛鸽塞营养品过量,合在笼中消化不良,呕吐,影响体质。更有甚者,给赛鸽喂兴奋剂。由于放鸽时间不易掌握,信鸽兴奋期提前来到,放飞时已筋疲力尽,何谈速度。这些人为的不科学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白白损失了大批的良好赛鸽。凡此种种,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