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建养殖鱼检测国标不要让多宝鱼事件上演
“在去年11月‘上海多宝鱼药残事件’前,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国的多宝鱼市场已达到了约30亿元的规模,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半年了,但现在多宝鱼市场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昨天,在全国鲆鲽鱼类养殖战略发展与水产品药残控制论坛上,“大菱鲆之父”雷霁霖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不仅如此,模样与多宝鱼相似的养殖鲆鲽鱼类也笼罩在阴影里。 去年11月,“上海多宝鱼药残事件”发生后,一公斤能卖600多元钱、紧次于海参、鲍鱼的多宝鱼,出池价格降至每公斤20元。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仅在我市,多宝鱼养殖企业亏损就已高达二三亿元。尽管事件得以澄清,国家四部委联合下文为多宝鱼正名,但影响尤在。青岛三高大菱鲆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东昨天说,如今全国多宝鱼的日销售量为10万到12万公斤,每公斤价格为20元,价格和销售量均只有以前的一半。 昨日论坛的一个主题是探讨多宝鱼产业如何走出困境,雷霁霖院士认为,国家至今仍未出台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和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是主要原因。“我研究多宝鱼养殖,所以我知道,多宝鱼不是池塘养殖,也不在网箱里养殖,而是用24小时流动的深井海水养殖出来的,是最干净、最安全的鱼了,”雷霁霖对记者说,“但普通消费者不知道这些,而检测标准和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不统一,多宝鱼难以通过检测来证明自己的质量和安全,这是个大问题。” 对于个别多宝鱼养殖户只顾眼前利益,急于求成,搞高密度养殖,为省电减慢海水流通,出现病鱼就大量下药的现象。雷霁霖说:“我知道,重要选取好的鱼苗,规范养殖,多宝鱼的养殖根本不需要任何药物,欧洲许多国家养殖多宝鱼就不需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