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资讯

习惯势力 观念误区

——从“春南秋北”赛线说起 很多年以前,曾有专家学者倡导“分餐制”,旨在改变国人沿袭几千年的共桌、共盘,众夹一盘菜的用餐习惯。虽经各方倡导,国人的饮食习惯现在并没有多少改变。可见旧的习惯之顽固。 在鸽界王伟克先生执著地推行“春南秋北”赛线理论的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宣传、倡导科学选蹦线,从不屈角度,深入浅出的剖析着不同季节、不同赛线带来的不同结果,其文笔流畅,脉络清楚,理论结合实际,颇有见地。 在我的印象中,伟克先生早在90年代初便撰文探讨赛线理论,至今不改初衷,可谓用心良苦,难能可贵。 对于伟克先生的论点,总体来讲笔者十分赞同,惟将赛鸽归属为“候鸟”及其迁徙之天性之说尚存有异议,愚以为鸽的祖先是岩鸽,似乎将其定义为“留鸟”较为贴切。 毋庸置疑,“春南秋北”的赛线理论对于多数地区而言是非常恰当,也是可行的。本市精英赛鸽公棚连续两年的北线放飞实践,已验证了“秋北”理论的正确。实践中,整批赛鸽无论从归巢率以及分速与南线相比,有着“质”和“量”的提高,尤其是2000年秋季精英公棚决赛时,赛鸽跨越近300公里范围的雨区飞返,当日奇迹般地归巢70余羽赛鸽。相比秋放南线而言,以往的教训证明,决不会是这个结果,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如果说赛鸽如同鸟类一样,与生俱来的随季节迁徙的习性还一息尚存并影响着赛鸽的话,那么利用季节性风向条件的优势则是其优势中最重要的一环。此外,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南多雾、多山、多雨,而北多风少雾、干燥、晴朗),也是影响和左右赛鸽归巢速度和几率的因素之一。不难看出,“春南秋北”策略有着明显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本市今年以来推行“春南秋北”战略,划定半数的区、县级协会依此路线组织比赛。遗憾的是曲高和寡多数会员并不领情。因此,大部分区级协会集鸽数量明显滑坡,直接导致了经济上的负增长,既便是赛鸽的归巢率、分速有着明显提高。严酷的事实挫伤了组织者的积极性,也动摇了坚持正确路线的决心。 正当笔者深刻反省之际,适逢本市在同一天(2001年11月11日)举办南、北赛线两项赛事,前者为“王中王*露文杯”,后者为“天龙杯”。两者同为500公里级别的赛事,结果却大相径庭:施放南线的赛事集鸽总数为2134羽,当日早8点25分放飞,首羽归返时间为15点42分,耗时7小时17分钟,前10名赛鸽的平均分速为1123,4775米,当日有效报到1055羽。占参赛羽数的49%;而北线赛鸽的集鸽总数为506羽,是在当日早6点50分放出,首羽归巢报到时间为11点59分,耗时5小时09分钟,前10名平均分速高达1570.0916米,当日报到264羽,占总羽数的52%,相比之下,北线优势昭然若揭。 有趣的是,本市资深会员李国玺,甘愿“冒险”将今年始终放南线的一羽“010656号”特比环赛鸽以及三羽当日上午刚从南线500公里风尘仆仆归来的“脱班鸟”挥师北上,结果这四羽“牺牲品”当日中午全部归巢,其中“010656”号特比环鸽还夺得“天龙杯”赛的第九名! 这难道是运气?是巧合?其实赛鸽归巢的快慢疾缓是品种、是体力、是体能和耐力的表现,也是天性、本能的自然形成,而非“老马识途”式的认道记路。恰恰这一点往往使很多鸽友迷惑。想想看,我国田径名将王军霞能在国内中长跑比赛中屡创纪录,同样也能在国外大赛中一枝独秀,而并非随环境、地域的改变而改变。 可喜的是,辽宁、天津等一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