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速度下
鸽子比赛时为何分散归返的第二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每一羽鸽子脱群单飞的能力各有不同。压抑群飞本能可能是鸽子最优秀的一个品质,特别是在短距离赛时,及时脱队经常能获得好成绩,晚脱队导致归返时间延后。参赛的鸽舍位置各有不同,河谷、山势等地形和风向经常左右了比赛成绩。勇于脱群单飞和找出回家的最短距离的鸽子能够大幅度地克服不利条件,飞出好成绩。育种这种鸽子可能是育种最难的一项工作,鸽子为了求生存,经过世代的演化之后才建立了群飞的本能,鸽子要打破这项本能并非易事,所以后代能够完全抑制这项长年遗传性行为模式的种鸽十分少见,也弥足珍贵。 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障碍,距离越长,鸽子遇到阻碍的机会就越高。通常所有的比赛鸽都会碰到障碍,但是地区性的雨势只会影响部分鸽子。领先的鸽群穿越高山时,可能刚好云雾缭绕,迫使它们不得不另觅途径,而当第二批鸽群抵达时,云雾可能已经散去,这可能对鸽子的成绩造成戏剧性的结果。每批鸽群回家的路线距离可能差上10公里之多,而一场地区性的沙尘暴可能只影响路径A上的鸽子,路径B上的鸽子却不受影响。有很多像这种只影响一部分比赛鸽的障碍例子,稍有比赛经验的鸽友对它们都很熟悉。 公棚赛(联合鸽舍赛)的比赛鸽不需要脱群飞行,所以它们应该全部一起归返?除了脱群飞行外,公棚赛的比赛鸽面对的状况跟其他一般比赛类似。放飞比赛当天,来自不同鸽舍的比赛鸽不管本身状态如何,全部都要比赛,这让情况更加复杂起来。这时,比赛鸽如果本身状态不好或生病,它们的比赛能力显然较低,比赛成绩也大受影响。这里有多少读者在训练鸽子时,看过鸽群在接近较高的丘陵、大树或大建筑物时,呈直线散开的情景吧,在这种情况下,鸽群时常会分成左右两队绕过障碍物。避开障碍物后,鸽群会继续沿它们原先的路线飞行。不过,分成两队的鸽群经常不会再飞在一起,结果其中一队可能一路保持领先几米优势。障碍物、猎食者和不正确的方向选择等因素导致的一个小方向调整,经常决定了鸽子归返的时间。 长距离赛时,舒适飞速较慢的耐力鸽跟其他鸽子分开,它们有些能够不屈不挠地继续往家的方向飞去,有些支撑不了停下来休息、觅食或喝水。这时,舒适飞速较快的鸽子保持领先,其他舒适飞速较慢的鸽子聚集成群以较慢的速度飞行。等到领先的鸽群开始疲倦,不能以原来的舒适飞速飞行时,这些因舒适飞速较慢而落后的“耐力鸽”便能够后来居上,超越原先的领先鸽群。 综合上述各点,比赛的两个层面清晰可见。首先是鸽子的舒适飞速大大影响了它们的比赛速度,其次是每羽鸽子的舒适飞速是先天遗传的,这显然无法改变。而像训练、鸽子健康、食物和鸽舍环境等管理方面的状况却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鸽子(和鸽族)在某个速度时能飞得好,而当速度较快或较慢时就飞不好的原因。 一般比赛让人困惑的是,一羽鸽子晚归可能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这羽晚归的鸽子可能跟随一两羽鸽伴一起回来,但造成这几羽鸽子晚归的原因又可能不同。因此,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晚归的鸽子归返时依然显得生龙活虎(可能是舒适飞速较慢的长距离鸽),有些却疲累不堪(路上可能停下来喝水和休息过),有些则完全“飞偏了”(可能它们并没脱群,多飞了100公里或更长的距离)。但是,这三种鸽子却同时一起飞回来了。有些鸽子归返的方向显得不同,这可以解释出它们何以会晚归的原因。当龙头鸽表现失常时,鸽友如果反省交鸽时它们是否已准备好去比赛,比赛策略是否恰当,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失败的原因。赛季结束时,也就是鸽友汰除“劣鸽”的时刻,但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鸽子飞不好的原因;保存好鸽子的成绩记录,是有利于总结竞翔之径的。 育种决定了每一羽鸽子非生理(精神)和生理的特性。比赛的生理特性是肌肉品质、翅膀构造、每秒拍翅的次数、体型、眼睛特性和对训练的反应等。虽然非生理特性是鸽子获胜的必要条件,不过生理和非生理这两个特性绝对是互助互依的。精神上,鸽子必须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而生理条件必须支撑这个精神意志。一羽鸽子可能具备不屈不挠的毅力,但是它的生理条件不理想的话,失败就避免不了,特别是长距离鸽。 一般文章并未提及鸽子每秒拍翅的次数,但我相信它对比赛非常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