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谈
罗斌 深圳马志杰采写我的(《羊城五百王”和他的鸽队》(载《翱翔》1996年第四期)一发表,搞得我“内外交困’。内则是“五百王”在广州鸽友中多半是出于恭维,在那里嚷嚷而已,然而现在白纸黑字赫然醒目地见诸大刊。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外则是信函。电话纷至沓来。拜师的、讨教的、引种的、帮查“天落鸟”血统的……不亦乐乎。再则是专访中涉及到跨界一些敏感问题和我的一些新的看法,当时由于篇幅有限,只是点到为止,看后倒使我有一种强烈的一吐为快的冲动。故借“天方夜谭”之意,作《天方夜谈》之文。一家之言,只供参考。 扭住五百上下图之 我的确重视500公里比赛,在马志杰采访时,我已连续五年在广州500公里比赛中进人前10名。1996年是第6个年头,成败输赢可谓众目睽睽。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认为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果不其然,我又成功了:300公里包办了1至6名,500公里全市大赛,获综合第一、第三、第十名,“元旦杯”比赛,阴天浓雾,天气很糟,我的一羽花公再次问鼎。这下子我才松了一口气,马志杰和《翱翔》给我出的“试卷”,总算是做了个高分。说句心里话,世界上是没有常胜将军的,称王称霸总是暂时的,何况指挥的是那些不会说话,出笼就由不得你的“小毛团团”呢。记得马志杰的专访完稿后,用电话慢声细语、一字不漏地给我念了一遍。整个听来不失为一篇有深度、见功力的文章,我暗自庆幸。但是,以。“五百王”作题总感到扎眼不妥当。于是提出来最好删去“五百王”字样,可是马志杰说文责自负,感到他那样比较好。后来稿子寄到《翱翔》,我又打电话给老向,谈了同样的想法,请他改一改,不然我今后的压力太大。老向可好,轻轻松松一句话:“没有关系,写的前五年的事。就是有压力并不是坏事,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嘛!”看来还是老同志老前辈水平高,反正实践作了检验。 我何以重视500公里比赛?上次回答马志杰的提问时说过。“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就准备什么样的武器”,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500公章比赛,在信鸽竟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对你整个种、养、训水平的严格、细微、权威和有效的检验。但可惜的是,这一点,至今并没有引起鸽界同仁的重视。在、日本和欧美等赛鸽发达地区,500公里翔距并不近,如能保持稳定、快速归巢的鸽棚,3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甚至更远一些,应该也能拿名次。短途鸽或长途鸽,从血统上去区分是可以的,但并不是那么严格和绝对的;如果纯粹从外观上去划分,认为体型短、翅膀小是飞短途的,体型长、翅膀大是飞长途的,恐怕这会使人误人歧途。广州89年和95年出了两只破记录的千公里鸽子,看来都是五短身材,握在手上,最多是个500公里的“料”’。其实,鸽子归巢是天性,只要血统优良,当时天气好,状态佳,本身条件具备,500公里一般是能一口气干到底的,700公里、1000公里照样能当天到家,1000公里当天到不了,过一晚上第二天也不费多大劲就回来了、九六年秋赛,我棚全是当年鸽,本想压下来几只第二年上千公里,可马志杰“五百王”文章一发表、我在鸽友心目中好像也成了个500公里的“料’”了。我倒有点不服气,着手准备,1000公里河南信阳站集鸽,我送上三羽,还将心目中的主力参加了200元一羽的精英赛。结果一只7月龄小母鸽。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22个多小时就归巢,获市综合亚军、精英冠军。这只干公里亚军鸽,震动了广州鸽界,仿弗违背了常理常规。其实,我有6年500公里快速、稳定归巢的历史,1000公里快速归巢完全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 &nbs
[1][2][3][4][5][6][7][8][9][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