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民真伟大
前两天跟朋友聊过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认为,大面积的打工是出现在94年以后的,也就是分税制实施以后。 这一招特别狠,整个地方财政基本上破产了,除了苏南、浙江大部分地区靠卖地还是有些收入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破产了,完全没办法建设基础设施。我记得很清楚,我上中学的时候住五叔那里,他发工资就是用砖头发的。为什么?因为那时侯地方上的学校教师工资由地方财政承担了,但是地方上能收到钱的地方都被国税拿走了,地方上拿什么发工资?发不出来就借债。我们镇上就一个企业,算是省二级企业,砖瓦厂。但是分税的时候分到省里去了,地方上没资格向他们征税。到发不出工资了,没办法,就向他们借钱。砖瓦厂觉得自己比乡政府NB多了,当然不肯借。要钱没有,要砖头就有,你爱要不要。镇上没办法,只好接受。拿回来也没办法变现,只好发砖头。还有面粉啊什么的,都发过,我记得我就帮五叔搬过。 不仅没办法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就是原来的基础设施也没钱去维护了。我们村里的土埂、水井,全是6、70年代打的,78年以后什么都没搞过。那时侯也还是叫“修水利”。我都去修过,但那时侯已经跟以前不是一个修法了。就是找你去到山里种树,大家随便挖一个坑,把树苗埋下去拉倒,也不浇水。结果当然死了,死了就第二年再来。所以树是年年栽,但是山一直是荒山。我小时候还到挺远的地方去种过我家分的地,是梯田,早先修的。但到后来全部放弃了,因为边上的人全撂荒了。 在我记忆里,我们村农业胜利水平最高的时候是1980年代后期,那时基本上实现了从耕种到收割的全机械化。我们村有3000多口人,当时大概有十几台拖拉机。而且每年都会有别的村里的拖拉机到我们村来帮忙耕地。不过,我们那里的农业作业习惯是,麦子收割完之后先耕一遍地,保墒,然后到9月下旬10月初种的时候再耕一次。第一次用拖拉机,第二次有牛。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就养过牛,不过后来死了。牵牛的时候牛还把我的鞋踩破了。到1994年以后,基本上整个生产力水平就开始大幅度下降了。 到我上大学的1998年,那时侯我们村只剩了一台拖拉机。因为大家都没什么钱了,整个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当时的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的国家收购价格也大幅下降了,而且当时也是正碰上通货膨胀。所以看上去好象收入没有下降太多,但真正的购买力其实早都下降了。连带地,我们村的机械化水平也就出现了。我上高中的三年,我家基本上是我一个人耕地、播种。但是当时已经没有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了,只好找拖拉机先割倒在地里,然后拉回去,再找拖拉机碾。那时侯只有一台拖拉机,大家都排着队等它来干活,当然等不到,有时候你的麦子都摊在晒场两三天了,拖拉机还是没时间来给你碾。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太琐碎了,似乎跟“理论”没关系,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是有大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上海、北京在80年代的时候还是很破的,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一个90年代,才过了10年,北京、上海现在都很漂亮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也都改善了很多。拿什么改善的?上海人好象喜欢说一句话,上海在养活全国人民。其实这话是说反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全国人民养活了上海——当然不光是上海,还有北京。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整个1990年代,基本上省会城市的面貌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实跟这个就是一个道理,拿全省的钱来建设一个地方。 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当然是从农民身上来的。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三农问题方面的书。我记得当时看过一个数据。1998年那年,朱总理上台的第一年,“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破天荒地第一次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里。当时我是很激动的,被临幸了嘛,感觉终于轮到自己了。就在那时侯,开始有工业反哺农业的提法,国家也认可。但是事实上,那一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资金仍然超过1000个亿。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前两年大家都听过西部大开发吧?西部大开发,准备是用20年的时间的,国家才给了多少钱,就是1000亿。 羊毛出在羊身上。农村的钱当然是从农民身上出来的。1998年那年,是我最后一次替我家向国家“交粮”。当时交的粮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土地税,也就是农民说的公粮;一部分是国家的定购粮,农民叫购粮;再一部分是地方基层财政的各种提留什么的。这个购粮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现在小麦的市场价是0.65元,那么国家向你收购的时候,价格就是4毛钱左右。如果你不愿意交这个粮,那也可以,不强迫你交,你把差价给我补回来,一斤2毛5分钱。 从1978年开始,这个交粮的数字是越来越高,从来没下降过,就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