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寄生虫的驱除与防治
我们常说的驱虫,是指驱除体内的寄生虫。除虫则是除去体外的寄生虫。 寄生在狗儿体内常见的寄生虫有: 1. 蛔虫——米色的,像条橡皮筋,寄生在肠道内,吸收已消化的养分。可以粪便检查是否有虫卵而得知肚子里有没有蛔虫。许多母狗在怀孕前没有驱虫干净,以致怀孕时污染给小狗,使得小狗初生之后肠子内就有虫体。虫体吃下去会被胃酸腐蚀,但圆形的虫卵包有很厚的卵壳则不会被消灭;当小狗吸奶时,不小心舔到母狗含虫卵的粪便,虫卵躲过胃酸,就在肠子里孵化为成虫了。外头的流浪狗以及卫生状况不佳的繁殖场所出来的小狗,肚子里多半都有蛔虫。 2. 绦虫——虫体像扁扁的面条,有片节,一片片成长串,寄生在肠子里吸收养分。每一片脱落之后,又会向前长出头部,咬住狗狗的肠壁,向后慢慢又长出一长串。如果在小狗的粪便里看到像蛆一样会动的虫体就是绦虫。片节聚集在小狗附近,使得小狗剧痒而坐在地上磨,仿佛溜滑梯。又因为绦虫猛力吸去肠内养分,使得小狗很快就饿了,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食量很大,却又始终瘦巴巴的、粪便检查不易看到虫卵,因此诊断时得靠主人细心的观察。这种虫以跳蚤为媒介传染,所以长跳蚤的小狗几乎免不了有绦虫。 3. 钩虫——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又称“十二指肠虫”。虫体细小,头部有细钩,咬住肠壁吸血,造成血便、黑便,以及贫血。粪便检查可以看见椭圆形的虫卵。 4.鞭虫——细小的马鞭形虫体,寄生在盲肠及大肠,造成下痢。粪便检查可见椭圆形的虫卵,两端有小帽子,这种虫目前已少见。 5. 球虫——像白血球大的虫卵,寄生在小肠黏膜上及细胞内,引起下痢,小狗若感染此虫,必须注意,因为在犬瘟热时,也很容易合并感染球虫。肉眼看不见,而且球虫有两个世代: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又多躲在上皮细胞内,驱除起来很费事,但在狗狗成年之后感染则不必太担心,因为成犬身体会产生相当的抗体来消灭。 6. 心丝虫——成虫像细细的米粉,寄生在右心室及邻近的血管,靠蚊子媒介传染。当狗儿被含有感染仔虫的蚊子叮咬之后,虫体随着血流,最后回到右心室成长茁壮。七个月之后,长大为成虫,开始产下细小的仔虫,又随血液遍布全身,常在布满细小血管的肝与肾居留,造成严重的障碍。成虫在右心室越聚越多,最多可达三百条,不但使右心室扩大,连带肝脏的血液无法完全回流到右心,形成肝肿大,紧接着腹水大量的产生。而过多的虫体也会跑到肺脏,形成阻塞。狗儿变得很容易疲倦,消瘦。浅浅的咳嗽,运动一下子就气喘如牛。有时成虫也可能游走全身,造成局部的血栓,若虫体躲在供应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里,很容易使狗儿的心脏一下子承受不了而休克死亡。目前在野外的流浪狗,感染率达三成以上,也就是每三只狗中就有一只有心丝虫。幸好,目前检疫技术发达,采一点血,两分钟就可得知结果。治疗上已有特效药,而预防上,又有按月口服的预防药,方便之至。 要驱除肠道内的寄生虫多半得在小狗尚未预防注射前就得开始进行了,目前已有综合的驱虫剂,可一次解决所有的内寄生虫,很方便。虫要尽量驱干净,才不至影响到预防针的效果。而一般小狗在小时候驱过虫,以后没半年到一年仍需驱虫,免得有漏网之虫,很可能在除虫时尚未排卵,不易被检查出来。 可能寄生在狗儿体外的寄生虫有: 1. 跳蚤——这是最常见的外寄生虫,在皮毛之间快速爬动,像蚂蚁一样大,离开狗儿皮肤后,跳得很快很远,不容易被逮到。它咬住皮肤吸血,同时排出黑黑的粒便,像灰尘一样,常被误以为是跳蚤卵。翻开毛,有时找不到跳蚤,只见一堆堆的“黑砂子”,这些“黑砂子”,碰到水就溶解变成血色,可以很容易区别这是跳蚤的排便而不是尘土。狗身上除了跳蚤,也会有猫蚤
[1][2][3]下一页